硼氮杂螺烯分子的研究进展:合成、结构及光学性能
刘攀;刘二奴;张强;刘波;近年来,全碳螺烯化学发展迅速,但其低发光量子效率严重制约了它在光学领域的应用。杂原子掺杂的螺烯优势显著,结构多样且发光效率高,其中硼氮掺杂螺烯合成灵活,利于制备多样螺烯衍生物,备受科研界关注。鉴于此,对近年来硼氮杂螺烯的合成、结构及光学性能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旨在推动硼氮杂螺烯分子材料的进一步发展与应用。
乳酸乳球菌NICE表达系统的应用研究进展
刘阳;崔宝月;王珊珊;张涛;王令;路宏朝;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作为一种食品级的安全菌株,是表达外源蛋白的优良宿主。基于乳链菌肽自我诱导表达机制改造获得的乳酸乳球菌NICE表达系统具有诱导效率高、自身分泌蛋白少、无胞外蛋白酶等特点,已被广泛用于表达各类外源蛋白。通过设计不同的表达元件,实现外源蛋白在胞内、胞外或细胞表面锚定表达,从而发挥蛋白质作为抗原、抗菌肽或作为酶制剂的生物学功能。综述了NICE表达系统的构建和诱导表达机制,总结了重组乳酸乳球菌在食品工业和黏膜疫苗等领域的研究现状,为乳酸乳球菌NICE表达系统未来的应用方向提供参考。
基于CiteSpace对山茱萸研究进展的可视化分析
刘茜;李敏艳;杨青青;曾明华;采用CiteSpace 6.2.R5软件对2003年1月—2023年10月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山茱萸研究相关文献进行了全面综合分析,共纳入3 217篇中文文献和425篇英文文献。结果显示,蔡宝昌和Yokozawa分别是中、英文山茱萸研究发文量最多的作者,南京中医药大学是中、英文山茱萸研究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中、英文关键词分析显示山茱萸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山茱萸化学成分、炮制工艺、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山茱萸的活性成分和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是该药物研究热点,山茱萸临床应用、用药规律挖掘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可为后期开展相关学术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大气中苯甲酸参与硫酸-氨的成核机制研究
陈沙沙;卫书琴;袁佳怡;张梦洁;王睿;张田雷;有机酸被认为是大气气溶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粒子形成(NPF)过程的重要参与者。作为大气中最简单的芳香有机酸,苯甲酸(BA)被证明具有促进NPF的作用。然而,其在硫酸(SA)和氨(A)驱动的NPF过程中的作用及成核机制目前仍不清楚。基于此,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结合大气团簇动力学模型对SA-A-BA体系的成核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BA能够提高SA-A团簇的形成速率,特别是在低温(218.15 K)、高[BA](1010 molecules·cm-3)、低[SA](106 molecules·cm-3)、低[A](107 molecules·cm-3)地区。NPF机制表明,在寒冷地区,BA能够作为“参与者”直接参与到SA-A团簇的形成过程中。研究将有助于了解BA在SA-A成核过程中的作用,特别是在工业发达和人口密集的城市区域。
汉中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实证研究
刘杰;屈勇;梁艳;以汉中市2014—2023年环境质量和经济发展的统计数据为依据,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建立了多种环境指标与汉中市人均GDP之间的最优拟合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汉中市大气污染物中的PM10、PM2.5、NO2和O3的年均浓度与人均GDP呈现出倒“N”型曲线,CO的年均浓度与人均GDP的拟合曲线呈“N”型;大气中的SO2、地表水中的生化需氧量、氨氮、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的年均浓度及工业三废排放量与人均GDP均呈现出较明显的倒“U”型关系。整体上看,现阶段汉中市环境质量呈现逐步向好的趋势,目前正处于巩固生态保护成果的关键阶段,仍面临一定的压力。建议通过加大环保投入、加强环境监管和治理、优化产业结构等手段促进环境与经济的长期协调发展。
非理想电网条件下双馈电机转子侧变换器的直接功率控制
王宁;董锋斌;樊犇;罗育恒;为了提高双馈风力发电机在不平衡及谐波电网电压下的运行性能,提出了一种在两相静止坐标系下通过将扩张观测器与滑模控制相结合的直接功率控制策略。首先,建立系统在不平衡及谐波电网下以功率为状态变量的数学模型。其次,利用扩张状态观测器对系统中因负序、谐波分量相互作用引起的不确定因素以及外部扰动进行估计。结合滑模控制对双馈电机的标称数学模型进行修正以得到实际真正运行的数学模型,并根据三种不同的控制目标确定功率的补偿方案及补偿量。通过模拟仿真检验了提出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网站访问量
今日访问量: 86